以下是引用tonylu007在2005-6-24 12:12:00的发言:
刚刚使用不到70公里,说说初步感受吧。
减掉了两公斤重的硅油扇,在操作上的感觉还是明显的。
我从车厂出来,踩油门就发现不一样:要比以前轻一些才行。否则转速上升太快。
可能过去脚都比较重,有点不习惯,要更轻,否则在大雨的路上容易追尾。
上了高速路,更加明显,加油要缓些才行,发动机明显转速上升反应快。过去我要深踩再缓踩,轰大油门转速才有反映。现在的改成缓踩了。
油门控制像小车了。 
能耗有否改善,待使用一段后再看。
至于说到对水温的影响,我的发动机一向工况很好。过去的水温估计只有81、82度,水温计指针位于黑区1/5处。只有在怠速空调10分钟以上,才会上到1/2处。
改装后,由于新的温控开关设定的启动温度为91度,所以我的水温升高了,约在85至90度之间,指针位于1/3处。在发动机正常工作范围内(80-95度)。
而且试过风扇的降温能力。将水温提高到接近红线,接通风扇,马上就下降。可见风扇的降温能力绰绰有余。
水温控制加强不是我改造的重点。因为我很少怠速空调长时间等待。
电子扇的车水温肯定没问题,平常开小车从来不担心这点,除非水泵、温控坏了。

我的改装重点是动力加强。
由于硅油扇本身的重量和运转阻力相当大,直接通过皮带作用在曲轴上,造成发动机扭矩、功率损耗是明显的,尤其是在高转速时。
所以减掉他,是毫不犹豫的。
硅油扇本身是化油器发动机的传统设计。
我觉得它本身还作为一个机械式的高速阻尼装置,越快阻力越大,防止发动机失速、过热。
但是在电喷车上没啥存在必要,喷油一断,发动机就慢下来了。

但我还是留着那个扇,在艰苦旅程中,如果电子扇不行了,还得靠他。机械的东西可靠啊。关键是坏没坏一眼看得出来。
 
至于说到耗电的问题,计算一下,这个扇的最大功率约为200瓦。从电池接电。正常时估计为100瓦。
对整车的影响不大。
在电池和发电机总功率范围内,不会有啥影响。
就跟多开了两盏大灯一样,对发动机不是什莫太大负担。
我是都以发电机满负荷工作为计算依据。形象地说,我们一般不会感到晚上开了全车灯光时(总数约250瓦 ),汽车动力下降。发电机的1KW负荷是计算在发动机内耗中的,74.5KW的功率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即到波箱的。
所以老黄的这个担心不必。

说到传感器,不过就是换掉原车的单级传感器,换成两级的,既输出温度显示,又控制风扇开关电路,余下都是标准的继电器,并没有什莫复杂的设备。这些担心不必有。
大切、陆虎也都是类似的电路,没啥神秘的。

不过这次我的改造不想前次那末彻底。原因是材料不如上次准备充分,来源太杂。线材和继电器是废物利用,我过去烧掉的一套线。
上次我评论说国内的机械加工工艺水准不行,这次我就要说国内的电工材料质量太差。
没啥复杂技术,可就是偷工减料。外表看着很粗的线,一剥,第一下没到芯,第二下过了!
全是橡胶,没几根铜丝!!
根本不是技术问题,是态度问题,是诚信问题。
说回到加工工艺水准,人家修10次,我们修3次,精度能一样吗?!
一样,都是态度问题,都是价值观的问题。
没辙!
目前可以正常运行,但是线芯太细,不稳阵。
所以还要找到好的线材和接头材料,重新换过。主体不动。返工一次。

有些道理
看来我是要动手术了..
关注一段时间你车的表现 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