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经过一夜休整后,一觉醒来已是上午10点,吃过早餐我们准备去拜访Tomtor当地一位出了名的长寿老人。因为在极寒之地长寿老人很少,所以我们特别期待这次相遇。
Tomtor村坐落于俄罗斯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Oymyakon)山谷,这里距离奥伊米亚康还有30多公里车程,所以两个地方的气温很接近都属于极寒地区,我们在Tomtor的村子附近终于看到了零下71.2度的纪念碑,这个零下71.2度,是1927年来自莫斯科的气象科考人员当时用温度计测量出来的,它是地球上永久性居住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也是北半球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
在我们聊天过程中,可以看出奶奶的气色还是非常不错的,逻辑清晰、口齿伶俐,甚至还跟我们开起了玩笑,生活在这个极寒之地当地的娱乐项目很少,唯一能给她们带来快乐的就是家人团聚,聊天,老人看见这么多人来看她很是高兴,经过岁月的洗礼,极寒地区的孤寂,能保持这样的精神头儿确实不易,希望这里的寒冷能冻住时间,让她慢慢老去。
来这里之前我很难想象极寒之地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为什么不愿意离开这个恶劣的生活环境,但是和当地人接触过后,他们的生活态度很放松,父辈们用生命建造了这里,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这片故土,就算是极寒的气温,他们也要守在在这里。 与我们认知的村子并无两样,这里有学校,医院,有的村子甚至还有机场。渔业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产业,之前去的雅库茨克农贸市场,是这些村庄主要的商品集散中心,村民会将捕获的鱼卖到这些地方。
奥伊米亚康地处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一个盆地,海拔约740米左右,在北极圈以南350公里,属于东西伯利亚气候区,使得其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夏、昼夜温差巨大,冬季漫长酷寒,11月到来年2月份平均温度低于零下40度;夏季温凉短促,最热的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15度左右。“奥伊米亚康”这个名字来自雅库特语,意思是“不冻的水”,指村庄附近的一处不冻泉。
久闻的奥伊米亚康,也是我们本次冰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目的地,此刻大家都无比兴奋,一顿摆拍。狂欢过后我们决定今晚就在这个地方安营扎寨,感受一下在极寒之地露营的“乐趣”。
昨天说到小胖的车在极寒情况下竟然出现发动机高温的情况,最后经过我们反复排查,其实是发动机的一根排气管冻住了,只要把这根管做好保温措施,这台得利卡就一切正常了。说来也是邪门,小胖的车在白天的时候怎么跑都一切正常,只要夜幕降临就会出现问题,其实还是跟气温有关系,天黑以后温度降低,就会把排气管冻住。所以在极寒天气下行车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尤其是上了年头的老车。
在这种极寒之地露营,冷气是从地下往上冒的,行军床终于派上了它的用场。由于帐篷尺寸偏小,加上行军床后只能容纳两人,最终杨总和吴郁老师决定接受这次挑战,我们其他人则还是睡在车里。临睡前我们把埃贝赫移动热源的柴油填满,检查了出风口,暖风呼呼吹,他俩一人俩睡袋,理论上只要埃贝赫驻车加热没问题,这里就是五星级酒店,熄灯。 3月5日,昨夜一直担心帐篷里的两位是否还安好,这毕竟是零下40度的天气,要是埃贝赫移动热源出现问题的话,这一宿可够他们受的。我在车里其实还好,着这车开这驻车加热,车内温度还挺暖和,睡袋都不需要,所以第一时间想赶紧去帐篷看看。
走近帐篷,听到呼呼的鼾声和埃贝赫移动热源工作的声音,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埃贝赫移动热源还是很给力的。 早上小胖告诉我们要返回雅库了,一是怕他的得利卡再出现新的问题,拖累大部队的行程;二是雅库那边还有工作要处理,所以就只能在此告别了。
告别了小胖,平哥告诉我们他的手指很疼可能是昨晚拍摄时冻伤了,这里冻伤可不是件小事,带厚手套不方便干活,薄手套过不了一会手指就会麻木,有时候为了一个镜头根本顾不得自己早已麻木的双手,冻伤处理不好会很麻烦,于是我们决定去昨天在tomtor看到的药店买药。
前面提到,“奥伊米亚康”的名字来自雅库特语,意思是“不冻的水”,指村庄附近的一处不冻泉。那既然都来了怎能错过这神奇的不冻泉呢?传说这条河流在零下七十度的时候也不结冰。
离开Tomtor后我们原计划是沿着Tomtor Road一直向东,可以回到M56尸骨之路上并且那个岔口出来正好就是Kadykchan卡达柯鬼城,但是Tomtor村民告诉我们这条路在100公里处有雪崩,完全不能通行。吴郁老师考虑到后面去季克西的路尚不明朗,时间也很紧张签证有效期只有30天,所以决定不尝试,原路返回往雅库茨克方向,走大概374公里之后离开P-504尸骨之路,进入98K-007一路往北。
另外这个岔道口再往西30公里(米字旗左边那个标签)有一个加油站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无论是去往北进入北极还是往东去马加丹,都要在这里进行加油和补给。往马加丹方向,下一个加油站在Tomtor路口的Kyubeme那里,不到300公里;但是要去北极,下一个加油站就要到900公里外的巴塔盖,全程非铺装,这条路也是我们这次冰上丝绸之路走的最艰难的路段。
由于我们今天要赶到Topolinoye托波利诺耶,也就是离开尸骨之路往北进入98K-007之后的第一个村镇,整个下午都在全速前进,560公里的路程加上中途拍摄到达Topolinoye已经是凌晨12点了。
凌晨,Topolinoye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在村口的停车区有一些大货车在此过夜,来的路上一直没有信号,翻译博文也无法事先联系到住所,饥肠辘辘的我们只能吃些零食充饥在车里过夜,幸亏当时在雅库买的食物充足,至少够我们5个人吃一星期的。我、吴郁老师、博文睡在AT38里,杨总和平哥则睡在D-MAX里,AT38里有3个人所以我们只能坐在车里睡了,今天开夜路实在人困马乏,再加上这些天的疲劳很快我们就进入梦乡。 3月6日,昨夜气温低至零下42度,就这样坐着睡了一宿。由于昨天我们没在岔道口往西的那个加油站把油补满,到达Topolinoye才发现这里没有加油站,使得我们第一次遇到燃油紧张,上一箱油还是在Tomtor加的,两辆车的储备油料肯定是不能坚持开700公里到巴塔盖Batagay的,于是我们在过夜停车区的小餐厅里跟过路的货车司机和餐厅老板打听什么地方能“搞”到油。
吃饭的同时,翻译博文就找到餐厅老板让他帮我们找柴油,你别说老板还真有招一个电话叫了来了这哥们儿。这位老哥自己有很多工程机械,所以储备了不少柴油,他同意高于市价10%的价格卖给我们一个标准桶(200升)。其实这已经是非常便宜的价格了,现在想想如果在这里找不到柴油,我们就必须要返回岔道口那个加油站,来回至少要多跑400公里,不幸中的万幸。后来我让博文问他,你这有汽油吗?老哥说摇了摇头说“NO”。
饱腹过后浑身充满了力量,跟随老哥来到了他的“油库”,老哥这里有很多储备燃料,200L足够我们把车的油箱全部加满,剩余的加到油桶里。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太冷了,跟着耗上1个多小时加油的话,手、脚估计都冻掉了,如果是温度合适的情况下,建议还是使用过滤系统。
在雪地行驶和在沙地里其实是一个道理,首先要给轮胎放气,一是增加轮胎接地面积,38寸大胎的优势在这里成几何倍的增长,二是可以增加驾乘舒适度,这条路并非全程积雪,很多地方仍是道路养护工人用拖拉机推出来的“公路”,坑坑洼洼在所难免,颠不要紧屁股是自己的。
一开始我们愚蠢的认为之后的路况都会像这种平坦的冬季公路一样一马平川,今天努一努肯定可以到达550公里外的巴塔盖,就像导航预览图一样,550公里显示需要25个小时,我们嘲笑说map.me肯定有问题。但好景不长本次冰上丝绸之路最艰难的“死亡路段”即将到来。
这条死亡之路在我看来要比传说中的M56尸骨之路更为恐怖,简直让人崩溃,过往的车辆也少,走一了整天竟然没有遇到过同方向行驶的汽车,只能偶尔碰到几辆结伴而行的重卡呼啸而过。而且我们没有发现落单的重卡,基本都是3辆以上结伴而行,可能是这条路太过严峻重卡司机怕坏车,或是路上太过无聊只能结伴而行。
太阳下山后气温回到零下40度左右,夜间开车发动机吸进来的空气实在是太冷了,如果不开驻车加热的话,柴油车的水温是上不来的只有一格也就是50、60度,这时空调吹出来的也是冷风,必须要同时打开驻车加热,才能保证水温正常车内才有暖风。
时间过得很快但路程过得很慢,很多次我看表,时间过了一个小时,但导航显示才走了20多公里。路实在是太难走了,从中午开到第二天凌晨我们只往前推进了不到300公里,一路上没有任何补给点,最终我们在一处停车区准备休息过夜。拖着疲惫的身躯平哥突然喊到:有极光!顿时我们的困意一扫而空,扛起相机三脚架在零下40多度雪里开始拍慢门、延时,第一次看见极光的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顿时不觉得冷了。
这里距离北纬66°34'的北极圈还有大约100公里,其实天边的极光距离我们很远,但胜在初次见面一切都那么美好,柔软温和的绿波就像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一样,让我的心神平静特别有满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