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谓的玉雕工作室比比皆是,齐聚苏州上海一代,大多数的这些老板出处便是当初的几位老玉雕门的得意弟子,那会儿在年轻学习创业阶段偶有几件作品获奖,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使然另立门户授徒甚者以大师自称,在加工忙碌的时候也傲气的有选择的只雕完整的没有大毛病的料子,稍费心思便置之不理,要不就是垃圾工漫天飞,切、挖、掏、去、.......握着先进的电动工具然脑袋空空的“斧头帮”作品横行无忌,将所谓的创意滥用一气,将传统文化抛之脑后,因此出现了擅做观音、佛、牌子、伪海派,一味的意淫仿古的一堆人。甚至将大块料全部切成牌子而在所不惜,大作小,为题材而不再随型雕作,当然这也不怪他们,谁叫真正有才能的师傅活都排到三年后有了呢。然工费的昂贵也让一般人望而却步了。
早先老的玉雕师的挖脏去绺不失为传统技法,但是化腐朽为传奇的玉雕大师以倪伟滨为代表的堪称当代的玉雕届真正的治玉之师。年轻一代则有极品玉典同人玉典等很多新一代的创意巧做的玉雕师,虽作品不能堪称件件完美,然在他们成长的阶段,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玉雕的希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作品已经能让我们赞赏有加了。
倪伟滨的玉雕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他一直秉承这个根源,他喜欢历史,热爱古代诗歌,并且对佛学与道教有兴趣,这些因素同时也加强了他作为中国人的认同感。对倪伟滨来说,“信仰就是美”。所有记得上艺术之名的东西都是信仰。如果没有信仰,一切创造都将是陈腐不堪的。
倪伟滨一九五八年出生于上海,十岁习画。二十岁时,机缘巧合,应沪上一些盆景名家邀请,开始试着雕刻盆景小品,不想很受欢迎。八十年代初,应朋友热忱邀请南下广东游历,有机会接触到仿古玉的雕琢技艺,遂发现自己在玉雕方面颇有潜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至今为止与玉长达二十多年的缘份,创立了雅园玉道。
我自幼也学习书画素描,后学了几年石雕,人说四十不学艺,因身体原因我没能学玉雕,但基础和眼力还是有的,能知好坏断善恶看美丑,就玉雕作品而言我劝玉友们表一味的胡雕乱作,要注重玩料作料的区别,能不做就不要做,在资源枯竭精神信仰缺失的今天留点创意和遐想的空间给后人乃我辈造福缘大德也,我们享受的是藏玩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快速把料子变成自己喜欢的那个玩意,古有“玉不雕不成器也,但良禽当择木而栖”,玉雕品定型后来不得后悔,选择在我们,让自己的步伐慢下来,等等我们那即将丢失的灵魂,学习、观摩、积累、思考、创新、是当下很多人做不到的事了。
玩料玩工各有各的玩法,十几岁的小孩没上过学就搞玉雕,一个村都是加工作坊或造假营生,一个搞房产的卖大肉的也转行做玉,赔的一塌糊涂,大骂藏门凶险玩友奸诈,为了生计,当然我无权指责点评他人的人生,但是现在的收藏文化处处都是铜臭味,金链子、手表、纹身、名车、LV、奢侈品代表身份,一味的经济发展,忽略了传统教育,十岁小女孩干的事情让人发指,上梁不正下梁歪,信仰缺失怨气雾霾横行,穷啥都别穷了教育,末法时代我也就只有唏嘘而已,捶胸顿足我做不到也装不了,因为我没那个能力,收藏门成了炒房团转战的阵地,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仅个人之力慢慢普及我接触学习到的,六年前我写的文章《观望2008年后的和田玉》就被一群人围攻了,没想到后来被中国和田玉网《玉界》收录了,几年后被印证了,悲喜交加,我不知道是麻木还是我变得淡定了,谢谢指责我的网友们,是你们让我成熟了,所以我越来越懒了,懒到都懒得再说了。非常感谢大家对和田玉和传统文化的喜爱,相关图文知识我的博客里一直在更新,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藏玩的乐趣,一起来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斧头帮作品我就不发了,我就上点赏心悦目的玉雕图吧 有图为证:赏玉先!
[ 本帖最后由 天缘阁主 于 2013-12-9 16:5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