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e族论坛

标题: 江心坡 [打印本页]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1:56
标题: 江心坡
去年2月下旬,云南雕塑艺术家罗旭在深圳举办个展,我正好在国内,特赶去深圳为同越野西藏的莫逆之交助兴。

在深圳碰到一个朋友,他说刚去了缅甸江心坡回来。这老兄喜欢户外活动,多次飞到昆明找我,一同去徒步翻越高黎贡山,徒步虎跳峡,扎营老君山、迪庆千湖山等地。他知道我去了江心坡周围几次,想进入缅甸反政+府军盘踞的地段却一直未成功。

问他拿的什么证件过去,他说什么证件也没用,他认识一个反政+府军头头的女婿,领着他走山路越过边境就去成了。

我关注江心坡,是因为一段历史故事。

明末清初,农民军领袖白文选配合李定国攻打缅都曼德勒,企图救出被缅王软禁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事未成,吴三桂已带领清兵入缅,白李二人在撤退线路上发生了分歧。李定国计划向东,穿越缅甸东部和老挝去与越南的南明势力汇合。白文选决意向北,打算与在川西一带活动的一支农民军汇合。白部的十几头战象和五、六千人马从缅北重镇密支那撤进了江心坡东侧恩梅开江一带的茶山。白文选所部陷入绝境,东面是高黎贡山、怒江峡谷和清军控制的云南,北面是阻断藏区察隅地区不可逾越的大雪山,西面是毛骨悚然的野人山。白文选投降了,去北京挂了个闲职。

1639年,徐霞客也来到这一带,看到土著背茶叶过来卖。

民国初年,腾冲人尹明德为中英划界事乔装进入江心坡,在摆渡口见到茶叶销售。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的一条对外通道。一千多年前,云南人不解舟船,只能从水流较小的缅甸北部寻路通达印度。南诏军队曾经占领过阿萨姆部分地区,随着移民将云南大叶种茶带到了印度东部地区。

江心坡地区是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之东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一个狭长地带,长约两千里,阔约五百里,其北起於西藏察隅县,南到缅甸尖高山。现在属缅甸克钦邦。有机会进去,我立马决定走一趟。

我不愿从边境偷偷走过去,让深圳朋友把护照给我,我第二天带回昆明签证。

前些年收购了一本民国时期地图,图中江心坡属于中国领土。现在地图派上用场了。

[ 本帖最后由 kmrider 于 2012-7-31 16:07 编辑 ]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2:03
民国时期江心坡地图。

江心坡.jpg

野人山1-8.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2:16
缅甸在昆明有领事馆,签证费140元,三天取件。听说去缅甸,又两个E族律师朋友要求加入。签证加快服务,当天下午取件,收费350元。

收拾好帐篷、睡袋、垫子,我们一行四人登上昆明飞往仰光的班机。

缅甸的广告显得有些生活夸张

缅甸的广告显得有些生活夸张

Z02.jpg

Z03.jpg

Z04.jpg

Z05.jpg

Z06.jpg

Z07.jpg

Z08.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2:29
缅甸铁路是当年英国人在时修建的米轨小火车,时速30多公里。

车站有人煮红茶卖。受中国影响,缅甸传统喝绿茶。英国统治者带来红茶,一些人消费习惯变了,改喝红茶。

Z10.jpg

Z11.jpg

Z12.jpg

Z13.jpg

Z14.jpg

Z09.jpg

Z15.jpg

Z16.jpg

Z17.jpg

Z18.jpg

Z19.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2:54
越野E族缅甸小队

C01.jpg

C02.jpg

C03.jpg

C04.jpg

C05.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3:02
亚洲人好吃,有得吃。随意些就吃得开心了。

E01.jpg

E02.jpg

E03.jpg

E05.jpg

E06.jpg

E07.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3:13
缅甸是佛教国家,寺庙多过米店。

ZJ01.jpg

ZJ02.jpg

ZJ03.jpg

ZJ04.jpg

ZJ05.jpg

ZJ06.jpg

ZJ07.jpg

ZJ08.jpg

ZJ09.jpg

ZJ10.jpg

ZJ11.jpg

ZJ12.jpg

作者: 蛋白粉    时间: 2012-7-26 13:31
读马哥的帖子真长知识,回头要是能弄个index出来就完美了
作者: 道处流浪    时间: 2012-7-26 14:45
随着马哥的镜头看世界
作者: 上海武警    时间: 2012-7-26 14:48
不错。。。。。。。。。。。。。。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7:57
标题: 仰光大金寺
大金寺塔表面铺上了一层金,再加上它是位于皇家园林西的圣山之上,所以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际线中独占鳌头了。它是缅甸最神圣的佛塔,因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遗物,包括是拘留孙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觉金寂佛(Konagamana)的净水器,迦叶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释迦牟尼的八根头发。金碧辉煌的大金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缅甸人称大金塔为“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缅甸人把大金塔视为自己的骄傲。

[ 本帖最后由 kmrider 于 2012-7-26 18:51 编辑 ]

J01.jpg

J02.jpg

J03.jpg

J04.jpg

J05.jpg

J06.jpg

J07.jpg

J08.jpg

J09.jpg

J10.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8:03
传说中大金塔是在2500年前建成的,而考古学家相信此塔是由孟族(Mon)在公元六世纪至十世纪所建成。然而,有僧侣文献记塔在佛祖死前(公元前486年)已建成,与考古学家的意见向左。

J11.jpg

J12.jpg

J13.jpg

J14.jpg

J15.jpg

J16.jpg

J17.jpg

J18.jpg

J19.jpg

J20.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8:14
佛塔建成后日久失修,直至1300年中由勃固王频耶陀努(Binnya U)重建该塔增高至18米。其后经过多次重建,直到15世纪,塔的高度才达至98米。该佛塔在多次地震中遭受破坏。在1768年地震中,塔顶则被震毁。现在的塔顶是由贡榜王朝的白象王兴彪辛(Hsinbyushin)所建,而新的塔尖则是在1871年英国入侵南缅后由缅甸王敏东敏(Mindon Min)捐赠。

15 世纪的德彬瑞蒂王曾用相当于他和王后体重4倍的金子和大量宝石,对此塔作了一次修整。现在塔的高度是112米,是1774 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王修建的,本次修建时,在塔顶安装了新的金伞。金塔底座周长427米,塔顶有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 檐上挂有金铃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有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著名金刚钻。塔身经过多次贴金,上面的黄金已有7000公斤重。 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象船,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

[ 本帖最后由 kmrider 于 2012-7-26 18:17 编辑 ]

J21.jpg

J22.jpg

J23.jpg

J24.jpg

J25.jpg

J26.jpg

J27.jpg

J28.jpg

J29.jpg

J30.jpg

J31.jpg

J32.jpg

J33.jpg

作者: ablackbird    时间: 2012-7-26 18:42
瑞大光塔,值得一去。马哥改日再去一次,我跟着?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9:06
标题: 回复 8楼 蛋白粉 的帖子
点KMRIDER可以列出以往的游记。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9:53
标题: 在路上
江心坡方面在仰光买了一部面包车,需要从仰光开到密支那。我们乘这部车从南到北,横穿缅甸。

MC01.jpg

MC02.jpg

MC03.jpg

MC04.jpg

MC05.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19:56
缅甸货币用大数额,吃一顿饭要用砖头厚一沓钱。

点钞.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6 20:00
缅甸人用右手抓食物。

你到缅甸可千万不要用左手抓东西吃啊!

知道左手还有什么特殊任务吗?

左手.jpg

作者: moring    时间: 2012-7-26 23:18
KM.猫头鹰是他们佛教里的吉祥鸟么?
左手和右手的分工,莫不是和伊斯兰一样的规矩和道理?KM,
作者: 水草汀    时间: 2012-7-27 02:21
楼主的游记篇篇都那么吸引,谢谢分享
作者: alexmei    时间: 2012-7-27 06:38
原帖由 kmrider 于 2012-7-26 20:00 发表
缅甸人用右手抓食物。

你到缅甸可千万不要用左手抓东西吃啊!

知道左手还有什么特殊任务吗?


哈, 一个干净的活, 一个脏的活

听马哥的故事实在享受,顶

不过那面包车过河了吗?有点担心, 那空滤的位置很低啊, 不利于过水的
作者: donliuau    时间: 2012-7-27 07:17
跟着马哥走四方。。。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2:00
标题: 回复 21楼 alexmei 的帖子
最终是过去了。我们走了一条较偏僻、几乎没车子的路。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2:08
标题: 昂山素季的家
我们到时,昂山素季家门口的封锁障碍物刚刚拆除。

往日,昂山素季就站在篱笆墙后演讲,百姓围在篱笆外听。

E01.jpg

E02.jpg

E03.jpg

E04.jpg

E06.jpg

E07.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2:23
一家有名的歌舞餐厅,坐落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岛上,环境优美。餐厅供应缅甸地方菜。在这里吃到道地的云南水豆豉、米线、咸菜。

W01.jpg

W02.jpg

餐厅迎宾

餐厅迎宾

W04.jpg

W05.jpg

W06.jpg

W07.jpg

W08.jpg

W09.jpg

克钦人,云南叫景颇族

克钦人,云南叫景颇族

W11.jpg

W12.jpg

J01.jpg

J02.jpg

J03.jpg

作者: alexmei    时间: 2012-7-27 12:41
原帖由 kmrider 于 2012-7-27 12:08 发表
我们到时,昂山素季家门口的封锁障碍物刚刚拆除。

往日,昂山素季就站在篱笆墙后演讲,百姓围在篱笆外听。


羡慕极了,如此的经历。

昂山素季几次沉浮于政界,没想到家里也如此气派啊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2:50
标题: 缅甸新首都
缅甸将首都从仰光迁移至彬马那。

缅甸认为,仰光是当年殖民统治者给缅甸确定的首都,并不代表缅甸人民的意志。缅gov-ern-ment决定迁都彬马那,是由于它位于缅甸国家版图的中心部位,放射能力强,有利于gov-ern-ment施政。

迁都后,缅甸并未使用“彬马那”为首都名,而是使用一个新的名称:“内比都(Nay Pyi Taw)”。“内比都”是缅甸古语,意为“京都、都城”。缘何把新首都命名为“内比都”,缅有关官员的解释是:“彬马那”原本就是个小城镇,新首都不可能沿用此名。同时,考虑到缅甸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应加以大力弘扬。把新首都命名为“内比都”,可体现缅甸文化,也更显得大气。

新首都规划面积比仰光大出九倍。“内比都”位于仰光以北 390公里,属缅甸中部地区。从“内比都”再往北320公里是缅著名古都曼德勒。“内比都”座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锡塘河谷的狭长地带,北依山势,南望平川,战略地位重要。全市总面积2724.75平方英里(包括下辖彬马那县、达贡镇和雷威镇),人口924608人。

X01.jpg

X02.jpg

X03.jpg

X04.jpg

X05.jpg

X06.jpg

X07.jpg

X08.jpg

X09.jpg

X10.jpg

X11.jpg

X12.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2:57
标题: 贫穷大地上的豪华建筑
新首都主要居民为缅族,另有掸、克钦、克伦、克耶、德努、勃朗、勃欧等少数民族杂居于此。农业和林业为支柱产业,主要作物有稻米、黄麻、柚木、蔬菜、水果等。

[ 本帖最后由 kmrider 于 2012-7-27 12:58 编辑 ]

X14.jpg

X15.jpg

X16.jpg

X17.jpg

X18.jpg

X19.jpg

金塔也要造一座

金塔也要造一座

X21.jpg

X22.jpg

X23.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3:35
慕名来到蒲甘。

普甘王朝初,因累受狮子国惊扰,求救于南诏。南诏大将段宗牓带兵驰援,旗开得胜,获缅王赠金佛。段将军借金佛迎拜杀了好战的王摄政,还了南诏正统。从此,普甘王朝兴旺发达了几百年,直到蒙古铁骑扬起的尘土滚滚而来............

首页.jpg

P01.jpg

P02.jpg

P04.jpg

P05.jpg

P06.jpg

P07.jpg

P08.jpg

P09.jpg

P10.jpg

P12.jpg

P13.jpg

P14.jpg

P15.jpg

P17.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3:49
立上座部佛教为国教、创造蒲甘王国文字的国王阿奴律陀以求取三藏经为名攻取孟族首都直通。获得许多巴利文经典和僧俗、工匠3万人。他聘孟人高僧阿罗汉为国师,改革宗教,使上座部(小乘)佛教在蒲甘得以迅速发展。他还利用俘获工匠搞建设,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接着,他又转而西征,控制了阿拉干北部,东北部的掸人各邦纷纷称臣纳贡,完成了缅甸的第一次统一。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8.jpg

0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作者: 剑阁蜀道    时间: 2012-7-27 14:02
有谁知道 图中有女孩子脸上涂的什么东西?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4:12
曼德勒(瓦城)的巴士>>>>>.

B01.jpg

B02.jpg

B03.jpg

B04.jpg

B05.jpg

B06.jpg

B07.jpg

B08.jpg

B09.jpg

B10.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4:35
标题: 400英里越野
从曼德勒到密支那有两条路,东线经八莫路平易行耗时9小时,西线经杰沙400多英里耗时两天多。西线是一条彻头彻尾的乡村山路,许多路段只能保持5-10公里时速,常人是不走的。我们选择走杰沙,因为杰沙是四百年前明军三征麗川三次恶战的主要战场。

万历年间,缅甸东吁王朝(Toungoo Dynasty)莽应里从云南镇康进犯,驱使战象攻打景东、景谷。明王朝对日益壮大并不停骚扰云南边境的东吁王朝先后组织了三次远征。中国军队在杰沙遇到缅军顽强抵抗,前两征都在杰沙无功而返。杰沙是通往瓦城的门户,明军第三次征战杰沙亦受到缅军拼死抵抗。明军在不能南下攻占缅巢瓦城的情况下回师北上,在孟养地区围歼了缅军大量有生力量。和平协议签订了。

L01.jpg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5:14
明军三征麗川示意图

[ 本帖最后由 kmrider 于 2012-7-27 15:16 编辑 ]

明军三征丽川.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5:20
车站、学校、民居........

[ 本帖最后由 kmrider 于 2012-7-27 15:23 编辑 ]

CZ01.jpg

CZ02.jpg

CZ03.jpg

CZ04.jpg

XMT.jpg

XM01.jpg

XM02.jpg

XM03.jpg

XM04.jpg

XM05.jpg

XM06.jpg

XM07.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5:41
,一路走来,感觉缅甸受中华文化影响颇深。

遇到两个背中国文字挎包的缅甸人。

中国文化.jpg

在中国文化2.jpg

作者: wangshenghu    时间: 2012-7-27 15:52
标题: 历史
自打认识马哥并浏览其相关帖子以后,本人历史及地理知识长进不少,谢马哥分享。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5:58
标题: 佛龛梦境
我们一行四人,三男一女。一个讲广东话,一个讲湖南话,两个讲云南话。

到杰沙地区,时间已经很晚了。两个人找吃的,两个人找住处。吃的缅人有一个小食馆,住的却没有。是对我们这四个外国人没有。警察有交代,这里的旅店不许接待外国人。

店家指着右边说:“出去20多公里有给外国人住的客店,路好走的."

一路过来,我们可不敢再相信老缅路平好走的说辞。拐出去来回50多公里,肯定要耗去几个小时。

继续前行,不知道还有多远。看来只有就地扎营了。

信佛的食馆缅人心好,看我们为难,让我们住到楼上去。几个女孩抱来四床席子和一些被子枕头。看我们把被子枕头抱一边,她们大为不解。当我们从包里掏出睡袋垫子铺开,她们总算明白了。从她们惊奇的眼神里,我们知道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户外用品。

夜里三点,主人就开始念经了。

离开时我们要按当地人每人每晚2000KYATS(折合14元人民币)支付房费,店家打死不收。

F01.jpg

F02.jpg

F03.jpg

F04.jpg

F05.jpg

F06.jpg

F07.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6:10
早上起来,店家的女孩为张小姐化妆。

缅甸妇女用一种树根加水在平面石板上磨成汁,出门前涂到脸上。

是化妆,是防晒,还是宗教原因,我是没搞清楚。

CL01.jpg

CL02.jpg

CL003.jpg

CL004.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7 16:35
激烈争夺中的足球赛

足球赛.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9 19:18
越野车>>>>>>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9 19:47
又到密支那......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9 20:15
标题: 成人礼巡游
男孩到12岁,家长要为其操办成人礼了。成人礼花费不少,雇人、租牛租马。仪式完毕,孩子们就要被送进寺庙学习生活几年。出门入寺是缅甸儿童人生一件大事。没有完成这一过程的人,不是完人,会受到社会歧视。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29 20:28
钱多雇人抬轿 钱短租马骑送

载歌载舞 欢乐巡游
作者: 摩天    时间: 2012-7-31 11:31
不一般的经历,那边讲四川话好使吗?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31 12:19
标题: 走近江心坡
此行的目标是江心坡,在密支那准备两天后,我们上路了。遇到几个政+府军的岗哨,交代我们不要说话,他们过去忽悠,塞点钞票,也都顺利通过了。

我们沿迈立开江左侧前行,这条公路控制在政+府军手里。这段路不对外国游客开放,因路的两侧都控制在反政+府军克钦邦手里。我2010年3月开了一部朋友的路虎来到这里,但没有进入该地区。一是不让通行,而是车子避震系统坏了,也就没去想方设法进去。路的尽头是有名的葡萄镇。明清时期,缅北地区连同独龙江、怒江峡谷都归属丽江管辖。清朝末年任丽江知府彭继志的红笔师爷夏瑚于公元1906~1908年先后三次来怒江、独龙江查看,最后一次走到了葡萄。夏师爷官职小于7品芝麻官,却是有史以来到过葡萄的最大中国官员。葡萄一直有汉人居住,经营过往来客的食宿招待。夏师爷在这里颇有名声,提到夏师爷,会讲中国话的人都知道。夏瑚是坐官轿进来的,我们却背着户外装备准备到江心坡徒步。夏师爷给葡萄的地方官员配发了官服官帽,英国人来后,连同印章一并收缴了。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31 12:34
云南话通四川话相同,到缅北也行。

葡萄地图和政+府军照片。

[ 本帖最后由 kmrider 于 2012-7-31 13:59 编辑 ]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31 13:03
我们被要求藏在船舱里不要露面。

江心坡东面是恩梅开江,西面是迈立克江,两江在坡脚三江口汇合流入缅甸腹地,称为伊洛瓦底江。北面是不可通行的大雪山。三面江险,一面雪障,江心坡向来固若金汤。这里几乎是一片原始深林,江边怪石林立。政+府军进攻过几次,少有人活着出来。清末民初,英国人在恩梅开江一带扫荡,当地人仅用弩箭就打死了5、6千英国人。

江中有许多淘金船。他们进来前先给政+府军交一道税,在江里开工后又给反+府军交税。

[ 本帖最后由 kmrider 于 2012-7-31 13:25 编辑 ]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31 13:16
走出几公里后,我们可以露面了。公路已经离开江边转向西方。

到水流喘急地段,重船过不去,只能下船攀爬。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31 13:32
终于登岸了。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31 14:59
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通车的土路。旅长坐骑,一部丰田皮卡,据说是半岛上唯一的机动车接我们来了。

沿途见闻: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31 15:49
标题: 驯象
步行途中遇到军队驯象。

训过一段时间的小象上路前捆在老象边上。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31 17:58
标题: 信奉天主教的群体
唯一几间砖房,是旅长和副旅长几个头头的居室。我们被告知不要拍摄头头的照片。

旅长在密支那上过大学,是有文化的人。我们用睡袋住他家里。

当天有人打到一支麂子,成了欢迎我们晚餐的主菜。饭前,众人将双手合在胸前,感谢天主赐与我们美食。查了资料,这一带是法国天主教教区。新教徒领袖法王亨利四世虽然皈依了天主教,但法国天主教一直同梵蒂冈心存芥蒂。三十年宗教战争里,天主教为国教的法国先是暗中支持新教国家,继而直接出兵打败梵蒂冈麾下的天主教军队。追求世界霸权的法国支持宗教文化传播先行,与梵蒂冈在亚洲争夺新教区。云南最早是葡萄牙系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范围。1742年,梵蒂冈任命心腹组织多名我会传教士卢迪仁为云南宗座代牧,取消中国区教主需由葡萄牙政+府指定的惯例。法国强大了,最终将云南揽入囊中。缅北属于云南范围,法国人先于英国人走到这里。克钦邦信奉的是法国天主教,而不是英国ANGLICAN新教。

其后几天的食物一般般,他们的生活很清贫,让我想起延安的伙食描述。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31 19:28
行前,我准备了民国、50年代、60年代、现代江心坡地图,可现在却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地图上所有的名称都同旅长的地图名称对不上号。第一次自己把自己遗失在地球上自己不知道的角落。最后拿出民国那张老地图,当我念到能拱腊时,他们点头了,说这个发音是他们这个地方。

终于自己找回自己,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唐代的交通图,通达印度的早期线路正好通过这一带。我所带的地图里,直到60年代,江心坡还在中国版图里。

[ 本帖最后由 kmrider 于 2012-7-31 19:30 编辑 ]
作者: 金色狂舞    时间: 2012-7-31 20:16
太舒服了,这篇游记看得
作者: 王树清    时间: 2012-7-31 20:36
一个字爽,
作者: 邪恶左    时间: 2012-7-31 20:40
跟着马哥的PP 又去了次缅甸~~~~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31 20:43
村里年岁最大的长者被请来陪我看茶树。问老人茶树是什么时候种植的,回答祖上的祖上的祖上来这里定居就已经有茶树了,但从来没有人知道是谁种的,也没有任何传说流传下来。我转了有茶树的路边和一些山头,也转了一些没有茶树的山头。显然,这是一些人工栽培型的大叶种茶树,种植有间距,往往在原古道两侧,因没有修剪和采摘不多,多数已生长成乔木状。周围没有发现野生茶树群落。我一直关心高黎贡山西侧一带有没有野生茶树群落。如没有,这些人工栽培型茶树可以解开许多历史疑团。
作者: 邪恶左    时间: 2012-7-31 20:45
脸上擦的那个我们这边叫老缅粉,防晒的,涂在脸上凉凉的~~~
作者: 白老狼    时间: 2012-7-31 21: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blackbird    时间: 2012-7-31 21:12
这边打板球的,脸上尽是这个,嘴上抹的也是。

原帖由 邪恶左 于 2012-7-31 20:45 发表
脸上擦的那个我们这边叫老缅粉,防晒的,涂在脸上凉凉的~~~

作者: 白老狼    时间: 2012-7-31 21: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7-31 21:30
看茶树回来,我询问了当地人的茶叶制作方法。茶叶采摘下来,不杀青,不揉捻,直接晒干。这是最早、最原始类似白茶的制作方法。没有经过揉捻的茶叶,开水冲泡不出茶汁,必须烹煎。他们用竹筒装水装茶,直接放在火上烧烤。筒内有水,竹筒不会被烧通。现在有茶壶可以取代竹筒了,可他们仍然使用竹筒。或许是传统惯性使然,或许是竹筒茶有特殊的芬芳使然。

C14.jpg

C15.jpg

C05.jpg

C06.jpg

C07.jpg

C08.jpg

C09.jpg

C10.jpg

C11.jpg

C12.jpg

C13.jpg

作者: 泥地漂移    时间: 2012-7-31 22:17
又见缅甸,曾经的回忆翩翩.................感谢马哥
作者: 飞虎客栈    时间: 2012-8-1 01:55
马哥去的江心坡,不知现在还是不是丁音的区域.如果马哥有空的话可以来我们这里看看野生茶树!我芒市的.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8-1 07:35
丁司令的区域好像在恩梅开江东,高黎贡山西那一带。猴桥出去,史迪威公路属于他的范围。
作者: 大山深处的越野    时间: 2012-8-1 09:22
太精彩了。。。。。。
作者: 歪哥禄禄禄    时间: 2012-8-1 10:11
谢谢分享精彩大片
作者: dy008    时间: 2012-8-1 10:49
难得一见的游记,马哥的勇气和经历让人敬佩!
作者: 香格里拉2010    时间: 2012-8-1 12:19
总是那么精彩 !谢谢!
作者: 诺儿欤    时间: 2012-8-1 12:51
精彩!~~~~~~~~~~~~~~~~~~~~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8-1 13:53
他们使用中国联通手机,可能发射基站在高黎贡山,信号时有时无。我们要走了,得通知小船到指定地点接应,可电话却一时打不通。见旅长家有两台手提电脑,可以上网,也是时断时续,但问不清楚线路来源。我上网用SKYPE打通了联通电话,旅座甚是惊奇。我在澳洲定了个SKYPE服务,月租16快多澳币,可打中国手机。我用的不多,把密码给了旅长,让他有急事时使用。

话别时,我把登山表,睡袋,垫子和帐篷都送了旅长。旅座出外视察,丢一卷铺盖在皮卡后兜里。有这些户外家私,会方便多了。应他的要求,那几张地图也拷到他电脑里了。

我说我下次来,办好印度签证,让他给我写个路条,通过野人山另外一个旅的驻地去印度,他同意了。

回澳洲不久,网上看到江心坡打仗了。

[ 本帖最后由 kmrider 于 2012-8-1 14:10 编辑 ]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8-1 13:56
在指定地点等船

D01.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8-1 14:01
船终于来了。我们到达公路附近,又钻进闷热的船舱里。

D02.jpg

D03.jpg

D04.jpg

D05.jpg

D06.jpg

D07.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8-1 15:18
标题: 伊洛瓦底江
由西藏流入江心坡两侧的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在三江口汇合,形成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晚霞笼罩着伊洛瓦底江,活泼的海鸥展翅飞翔,

啊,它们飞来飞去尽情歌唱,

啊,它们自由自在多么欢畅,

静静的江水向东流, 只有那歌声轻轻回荡。

海鸥啊,海鸥,你那婉转动人的歌声,搅乱了我那平静的心房。

海鸥啊,海鸥,你那婉转动人的歌声,搅乱了我那平静的心房。

看晚霞映红了伊洛瓦底江,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

啊,海鸥飞来飞去尽情歌唱,啊,海鸥自由自在飞翔,

静静的江水向东流,只有那歌声轻轻回荡。

[ 本帖最后由 kmrider 于 2012-8-1 15:24 编辑 ]

Y20.jpg

Y21.jpg

Y22.jpg

Y23.jpg

Y01.jpg

Y02.jpg

Y03.jpg

Y04.jpg

Y05.jpg

Y06.jpg

Y07.jpg

Y08.jpg

Y09.jpg

Y10.jpg

Y11.jpg

Y12.jpg

Y13.jpg

Y14.jpg

Y15.jpg

Y16.jpg

Y17.jpg

Y18.jpg

Y19.jpg

作者: kmrider    时间: 2012-8-1 15:30
标题: 三江口
游客只能到三江口。

从这里可以遥望江心坡。

SJK01.jpg

SJK02.jpg

SJK03.jpg

SJK04.jpg

作者: 道处流浪    时间: 2012-8-1 18:01
感谢分享,马哥V5,
作者: ablackbird    时间: 2012-8-1 18:09
有些当年的上山下乡的劲头。
作者: 白老狼    时间: 2012-8-3 18: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驰骋天下我一定    时间: 2012-12-17 20:00
马哥真是令人眼界大开

作者: 四轮行天下    时间: 2012-12-31 20:48
谢谢精彩分享!
作者: 越野选手    时间: 2013-3-2 13:47

作者: DAVIDYW    时间: 2013-3-2 16:59
谢谢分享了。
作者: walzz    时间: 2013-11-19 14:14
标题: 谢谢!
好贴,好经历!
作者: 越在野外    时间: 2013-11-20 11:28

作者: 偶尔也疯狂    时间: 2013-11-22 14:29
感谢分享!!
作者: AK47RAM    时间: 2016-5-22 21:14

作者: 越野战士96212    时间: 2017-1-9 15:03

作者: 蜜语甜言    时间: 2017-2-9 16:12

作者: 悠8912    时间: 2017-2-21 09:09

作者: 老糊涂下棋    时间: 2017-2-24 15:42

作者: 史氏食品    时间: 2017-3-1 22:13

作者: FY疯子    时间: 2017-4-13 07:18
佛主心中留
作者: walzz    时间: 2017-8-25 03:14
重看一遍,再给马哥点个赞!
作者: 巛野    时间: 2017-9-20 02:44
[block]
[style=body][/style]
[/block]

作者: 华泰汽车大亮    时间: 2017-11-24 15:51

作者: 高原3676    时间: 2018-1-17 15:00





欢迎光临 越野e族论坛 (http://bbs-old.fblife.com/)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