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e族论坛

标题: (12月20日首页幻灯)【在路上】并非朝圣 [打印本页]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02
标题: (12月20日首页幻灯)【在路上】并非朝圣


在藏区,我去过许多寺院——以一个参观者身份。我没有将自己视作朝圣者,因为我不够作为朝圣者的资格。但是,我扪心无愧地说,每当踏进寺院大门,我心虔诚,并且受到寺院气氛和藏民朝拜态姿的感染,越来越虔诚。有一种虔诚充满力量,这是一种让人深深地思考生命意义的力量。——题记



[ 本帖最后由 月下独行 于 2011-12-20 22:21 编辑 ]

1.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06
标题: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心中永远的高地,永远的圣地。

[ 本帖最后由 my8312 于 2011-12-15 22:56 编辑 ]

2.JPG

1.JPG

3.JPG

作者: 黄岩小佑哥    时间: 2011-12-15 19:06
这下总算坐沙发了••• 哈哈哈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09
续上楼照片——

8.JPG

9.JPG

6.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12
漫步在布宫……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15
标题: 布达拉宫的劳动号子
走进布达拉宫,听到一阵阵歌声伴随着阳光从天上泻下来。歌声嘹亮而空灵,此起彼伏。走高了,看到宫殿的屋顶许多工人在劳动,歌声是他们的号子。布达拉宫正在维修,屋顶上打夯的工人,腰系围裙,脸戴口罩,手执木夯,在歌声中“打阿嘎”。阿嘎,藏语的意思是“白色的土”,藏族铺在屋顶上的材料。工人们劳动的过程就是舞蹈和歌唱的过程,打夯为音节,脚步是音律,男女唱和,载歌载舞,十分感人。遗憾的是不能深入到他们的劳动场面中去,只能远远地拍几张照片。

_MG_0898.JPG

IMG_0664.JPG

IMG_0665.JPG

IMG_0666.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20
标题: 围绕着布达拉
每每看见那些在漫漫路上磕长头的人,每每看见那些绕着寺院转经的人,每每看见那些在乡野路边的塔群转塔的人,每每看见那些在转经廊转动经筒的人,每每看见那些在高高的山顶将龙达撒向广袤天地的人,每每看见那些孤灯黄卷击鼓敲罄诵经修道的人……我的心,总有一阵不可抑制的颤动。这种颤动,延续到现在我整理笔记、整理照片的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去西藏旅行。为什么呢?没有“为什么”。夜夜梦见自己还在高原行走,几乎夜夜。敏感到一接触到带有“西藏”、“高原”的信息,全身的神经都被毫无防备地调动起来。我是否把魂丢在那里了?

[ 本帖最后由 my8312 于 2011-12-15 22:58 编辑 ]

1.JPG

2.JPG

4.JPG

7.JPG

8.JPG

10.JPG

12.JPG

9.JPG

13.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28
标题: 乡城桑披岭寺
乡城县噶丹•桑披罗布岭寺。“噶丹”表示传承鲁派祖师宗喀巴首建之西藏噶丹寺的名系,“桑披”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罗布”则是宝贝、神物的意思,“岭”即寺庙,全称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的宝寺”。建于康熙八年(1669年),在五世达赖洛桑嘉措的倡导下,由乡城本地高僧若•崩公本洛与五世达赖派遣的蒙古军官吉布康珠在噶举派甲夏寺的原址上兴建,是东藏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属格鲁派在康巴地区的十三座寺庙之一。

_MG_0597a.JPG

_MG_0594.JPG

_MG_0601.JPG

_MG_0603.JPG

_MG_0608.JPG

_MG_0611.JPG

_MG_0615.JPG

_MG_0617.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34
标题: 亚丁冲古寺
海拔3880米的冲古寺位于仙乃日雪峰脚下,建寺年代已无从考证。不知何时,不知何因,该寺院遭毁坏,目前在残垣断壁边上,当地信众正建设新寺。1928年,美国探险家洛克来到亚丁进行考察时,曾在冲古寺住了三天。洛克先生透过寺院的小窗户,沿着峡谷远眺月亮下宁静、祥和的亚丁村——据说,这就是希尔顿笔下香格里拉中美丽的蓝月山谷的原型。

_MG_0575.JPG

_MG_0567.JPG

_MG_0565.JPG

_MG_0563.JPG

_MG_0556.JPG

_MG_0553.JPG

_MG_0572.JPG

_MG_0561.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37
标题: 清晨,色达曲登佛塔
佛塔, 源出印度,是佛教的象征。佛塔传入中国时,译为“浮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中国大地上保留了诸多古代文明的辉煌见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态和信众经年膜拜后凝聚的神秘信息。
色达邓登曲登佛塔,据说是藏区最大的佛塔,其意为“降魔塔”。邓登曲登佛塔始建于1913年。据传,此塔乃是色达年龙寺的空行母托梦于色达瓦须世袭总头人嘎夺和喇嘛索郎罗吾,为镇妖驱邪、消灾解难、普渡众生、太平兴旺之预言而主持修建。在选址的那天出现了许多奇异的祥兆。当时索郎罗吾一行为选址,在葛埂坝徘徊许久,当他们行至大坝东端时,看见一块立在地上的三角形石头,此时头人嘎夺的马鞭无意中突然落地,他思索片刻后说:“建塔选址就定在此处。”刹时间,珠日神山方向乌云翻滚、以闪电划苍、雷声震耳、突降冰雹,全坝霎时染白,冰雹停后,在落鞭处发现十尺见方的雹线内有数十条纵横线。索郎罗吾十分高兴地说:“上苍预示,这就是建塔的底坐比例图”。于是便召集众人以底坐比例图为标准,修建佛塔。
我是在抵达色达的翌日清晨去瞻仰该塔的。天未央,月亮在西天迟迟未落,塔边已经有许多冒着严寒转塔的人们了。

_MG_0112a.JPG

_MG_0113a.JPG

_MG_0121a.JPG

_MG_0125b.jpg

_MG_0133a.JPG

_MG_0137a.JPG

_MG_0142a.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41
标题: 色达经幡墙
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形容自己走进这片天地的感受……

_MG_0194.JPGa.jpg

_MG_0202.JPGa.jpg

_MG_0204.JPGa.jpg

_MG_0211.JPGa.jpg

_MG_0216.JPGa.jpg

_MG_0218.JPGa.jpg

IMG_0197.JPGa.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53
标题: 色达洞嘎寺
洞嘎寺,红教寺庙,位于色达县城西郊一座形似白色海螺的神山上,创建于公元1686年。三百多年来,寺院系统地讲授大众五明和显密教法,培育了众多精通显密经论的堪布和证悟大圆满的殊胜成就者。第二世东嘎活佛十九岁时,曾显神通飞越雅鲁藏布江,因此而名扬雪域,倍受敬慕,成为八世达赖的经师。寺院设有显密佛学院和静修院,现已有四百余僧众常住修学。

1.JPG

7.JPG

8.JPG

11.JPG

12.JPG

10.JPG

9.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55
色达洞嘎寺(续)

6.JPG

2.JPG

3.JPG

4.JPG

13.JPG

5.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19:59
标题: 五明佛学院之活佛讲经
很大的经堂用临时隔断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男女信众各坐一边,讲坛居中。索达吉堪布仁波切步入经堂时,信众伏地磕头。我坐在地上感受着这种氛围,身边一位来自东北的居士,20多岁的青年,拉拉我的衣袖,示意我磕头。法号响起,呜呜之声在经堂四壁和天花下回荡。活佛正襟危坐在讲坛,手摇转经筒,带领信众诵经。这一晚,索达吉活佛传授《佛说无量寿经》。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0:01
标题: 五明佛学院之僧人
“他们侍奉的大能,深刻的属灵经历,是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清教徒的脚踪》
“十二年的闭关究竟得到了什么?丹津•巴默说:不是问你获得了什么,而是问你失去了什么。她说她追寻的是对完美的了悟,然而我们的妄念却常使自己看不见早已拥有的东西。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出自人们无法安静地坐在房中。”——《雪洞》
  

——以上两段话引自我在路上读的书。

12.JPG

13.JPG

14.JPG

17.JPG

28.JPG

27.JPG

25.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0:09
标题: 喇荣沟五明佛学院
作为路人,进入喇荣沟的五明佛学院,除了“震撼”二字,再也说不出其它更为贴切形容感受的词了。从俗世进入这片天地,感觉到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海拔4000米的山沟沟里,金碧辉煌的坛城,喇嘛、觉姆的经堂,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僧人住舍,广场上云集的穿赭红色僧袍的僧人,还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男女居士。对于潜心修行悟道者,它就是圣地。入夜,满山遍坡的星星灯火,使人觉得,它离天国很近。

7.JPG

9.JPG

8.JPG

6.JPG

5.JPG

4.JPG

1.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0:20
标题: 我的喇嘛朋友泽汪
  泽汪的全名叫松潘泽汪。藏人以区别重名,会在名字前面加上家乡地名。泽汪的家乡在松潘,美丽的九寨沟旁边。我看过一些关于松潘的书,尤其是上世纪前半叶,西方国家一些对中国藏区感兴趣的学者已经开始对松潘开展田野调查,并有专著问世。松潘没有在我这次旅行计划中,我想以后会去的,我认识了这个朋友。
  泽汪在我的记事本上,写下一行藏文。他说,这是他的藏文名字:松潘泽汪。字迹工整清晰,还有点优雅的味道。但我看不懂。
  结识泽汪是很偶然的事。我驱车从佛学院下山,路旁有位喇嘛招手拦车。我让他上了车,他说去县城看病。送他到了医院,因我晚上要到佛学院听活佛讲经,和他约好回头接他的时间。泽汪很细心,在医院出来上我的车时,特地买了个放在车前的太阳能转经筒送我。我们一起在一家小餐馆吃饭,聊开了,我知道了他的粗略身世。
  泽汪十二岁在松潘出家。十六岁那年磕长头到拉萨布达拉宫。回松潘后,他觉得所在的寺院没有一个在佛学院正规上过学的喇嘛,于是萌生了上佛学院接受教育的念头。十九岁那年,他进了喇荣沟五明佛学院,成了一名学制十五年的大学生。至今,他已经上了六年学,还有九年。有些事情我们是很难想象的。十五年学习,没有奖学金,家庭穷,不会有资金赞助他。我问他,你靠什么生活?他说,有时候出去“接活”,给需要的藏民家庭做佛事赚点生活费。他骄傲的事是学习成绩很好,得过学院的奖金。一百元奖金,他得意地对我说。
  我直截了当问他:你相信真有佛祖存在吗?
  当然。他毫不犹豫回答我。
  我追问:你以后会结婚吗?
  不会。同样的毫不犹豫的语气。
  信仰。在藏区旅行的这么多天里,我真切地、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我想与泽汪探讨作为一名僧人,如果在生活中有了爱情,该怎么处理信仰、僧职的关系?有王子为爱情不要江山的故事呢。这个话题有点大,我们没有深入下去。
  我去了泽汪的住处。平房,很小,一尘不染的干净。铺在地上的“床”,也是他每天做功课诵经的地方。四壁藏文书,精装的简装的,井然有序。高原天黑得晚,一缕微弱的光从小窗照进来。外间是个黑漆漆的小房间,架着他生活的必需品,烧牛粪的炉子。酥油茶和糌粑,是他每天唯一的食物。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漫长冬天,他是怎样度过的?
  到活佛讲经的时间了,我告辞出来。
  泽汪对我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了,我会为你祈祷的。
  (2011-05-19,色达)

又及:昨天泽汪打来电话,说是身体不好在马尔康医院住了几天后会松潘老家了。他说在松潘的日子,他去原来供职的寺院给孩子们上课。他希望我能去松潘,在那里过藏历年。他说,他跟爸爸妈妈都说了,欢迎我过去做客。

_MG_0270.JPG

_MG_0263.JPG

_MG_0275.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0:24
标题: 八美惠远寺与理塘仁康古屋
18世纪的西藏,内外忧患。清朝廷恐七世达赖洛桑嘉措在动荡的局势中有所闪失,特拨国银,在道孚兴建惠远寺,安置洛桑嘉措。这座格鲁派寺院在康藏区地位极高。我去时天色向晚,一中年喇嘛领我参观大殿。意外的是,在大殿看到供奉着十四世的彩色照片,不免询问几句。喇嘛的回答不便在此转述。恭请了一串佛珠。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前有诗: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七世达赖的诞生风波迭起,曲折跌宕,据说仓央嘉措的诗歌暗示了转世灵童在理塘。

被称为世界高城的理塘,有一处洛桑嘉措的出生地:仁康古屋。打理这处古屋的觉姆将我带进一间小屋,暗暗的房间,墙角有酥油灯照着,很有年代的木柱子饱经沧桑。觉姆指着柱子下方同样饱经沧桑的石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活佛的出生地。石头上有凹凸印记,“这是活佛出生时踩在石头上的脚印,”觉姆说。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0:28
标题: 丹巴中路萨拉科寺
萨拉科村的寺庙,就叫“萨拉科寺院”。寺院,是藏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场所。经常看到走路的藏民手中捻着一串佛珠,嘴中念念有词。寺院中的一切,在我眼里,高深莫测,懵懵懂懂。真想知道里面是个怎样的世界,哪怕知道一星半点也好。
  走到萨拉科寺院门前。大门开着,但有一道齐腰的铁栅门挡着,不敢贸然而入,问路边一位村民,他用手比划着:进去吧可以进的。
  寺院不大。大殿里有位喇嘛正在做功课。大殿很干净,喇嘛示意我可以进去,我脱了鞋跨过门槛。喇嘛带着我顺时针绕大殿介绍排列在殿中的各位菩萨和活佛的塑像或照片。我询问该寺的教派,他回答说是红教宁玛派。藏传佛教有几支分流,同一个佛祖是释迦牟尼。
  捐了香火钱,我探寻问道:可以拍几张照片吗?喇嘛点了头,又顾自做功课去了。他做得很认真。地上摆一串佛珠,他双手合十直立佛前,口中念着佛经,然后五体投地,伏在地上。每做一次,拨一颗佛珠。他告诉我,佛珠有108颗。只见他气喘吁吁,单薄衣衫下的身体冒出腾腾热气,但念出的佛经却越来越高昂越激越。
  我想留在寺里与喇嘛们吃一餐中饭。喇嘛婉拒了我。他说其他喇嘛出门做佛事去了,寺院里没什么可吃的。口气婉转,态度却很是坚决。
  我知道,我无法走进寺院,走近他们。

1.JPG

2.JPG

3.JPG

4.JPG

6.JPG

5.JPG

7.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0:35
标题: 塔公草原和平法会
石片上刻着六字真言和祈祷祝福的话语,千万片这样的石片垒成梯形石塔,塔下是转经长廊。山上擦满了经幡,风吹过,经幡猎猎舞动。每年,各地藏民聚集这里举行和平法会,念诵经文,修炼佛道,祈祷世界和平。

21.jpg

24.jpg

26.jpg

28.jpg

29.jpg

30.jpg

32.jpg

33.jpg

37.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0:40
标题: 理塘长青春科尔寺
位于世界高城理塘县的长青春科尔寺又称理塘寺,于1580年由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创建,是康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庙。长青春科尔为藏语译音,“长青”意为弥勒佛(即未来佛)“春科尔”意为法轮,“长青春科尔”意为弥勒佛法轮(标志着法轮常转、妙谛永存)。

_MG_0468.JPGa.JPG

_MG_0472.JPGa.JPG

_MG_0475.JPGa.JPG

_MG_0476.JPGa.JPG

_MG_0484.JPG

_MG_0489.JPG

_MG_0495.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0:45
标题: 札达托林寺
托林寺位于阿里扎达县境内,象泉河旁边,是11世纪初由古格王益西沃修建而成的。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其规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几百多年以来,托林寺虽然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托林寺是公元996年由古格王益西沃倡建,作为古格高僧、藏传佛教后弘期著名译师仁钦桑布译经授徒的场所。1036年,古格益西沃及其兄弟强曲沃迎请阿底峡尊者进藏,驻锡托林寺讲经著书,弘传佛法。宗喀巴的弟子古格·昂旺扎巴对该寺进行过大规模的重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许多高僧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古拙的托林寺坐落在象泉河南岸的陡崖式高台上一片始如泥荒的高地。历史上,托林寺的建造和对佛法的弘扬,像燎原的星火,向阿里和吐蕃广大地区传播。托林寺海拔3600米,和拉萨差不多高。气温适宜的象泉河谷是经营农业的理想之地,此等自然条件在阿里只有普兰可以媲美。托林寺原规模较大,有3座大殿、10座中小殿,虽后来寺院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在废墟的一侧还保留有完好的几个院落和三座殿堂及一座佛塔。(网络资料)


晚上读647期《三联生活周刊》,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对冈仁波齐的崇拜,不仅仅因为喜马拉雅、喀喇昆仑、昆仑等几大山脉在这里打了一个结,更是因为这里是孕育青藏高原和印度平原的4条河流狮泉河(印度河上源)、象泉河(萨特累季河上源)、马泉河(雅鲁藏布江上源)和孔雀河(卡尔那利河上源)的源头。阿里的主要河流,属于“印度洋水系”,多是向西、向北或向南,殊途同归最终汇入印度洋。

在另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

冈底斯山脉被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西藏人和印度人都奉若神山的原因,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不仅是因为几座著名山系在这里打了一个结,更是因为这里是孕育青藏高原和印度平原的4条河流的源头。它们也理所当然地被神化了,在拉达克一座佛寺中有这样一个画面,白雪皑皑的冈仁波齐峰下静卧着雄狮、白象、骏马和孔雀,泉水从它们口中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向外流去。这就是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和孔雀河的由来。……其中,从冈底斯山西南部流出的象泉河穿过札达盆地,流入印度,被称为萨特累季河。这些源出阿里的外流江河,流淌着西部古老文化的因子。

_MG_1653.JPG

_MG_1657.JPG

_MG_1659.JPG

IMG_1275.JPG

IMG_1279.JPG

IMG_1308.JPG

IMG_1311.JPG

IMG_1313.JPG

作者: 黄岩小佑哥    时间: 2011-12-15 20:48
马哥今年没在拉萨跟你碰上一面,知你继续西行了,有机会大家聚聚••••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0:51
标题: 萨迦派起源萨迦寺
喜马拉雅山北,本波山麓。这是一片都是坚硬的石头的山,几乎没有绿色。一千多年前,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发现南侧的一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泽,现瑞相,便出资建起这座寺院。因山土颜色,命名“萨迦”。萨迦为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著名的藏传佛教萨迦派,就此起源。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_MG_1347.JPG

_MG_1344.JPG

_MG_1353.JPG

IMG_1037.JPG

IMG_1047.JPG

IMG_1048.JPG

IMG_1052.jpg

IMG_1058.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1:05
标题: 颇章萨巴大院萨迦寺
大昭寺以南有一条八廓南街。相比几步之遥的八廓街的繁忙和富丽,这里显得冷清,甚至感觉到一丝破败。八廓街从来就是藏龙卧虎的地方,这条小街也不例外。一块小小的指引牌指向“颇章萨巴大院萨迦寺”,就是曾经是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的近身“坚赛”(侍卫)土登贡培的宅邸。十三世达赖赐予他法名“贡培”,将其视为自己的儿子。知遇之恩的贡培忠心耿耿,十几年间仅母亲病重时请假三天返乡探病,第三天达赖亲自驾临罗布林卡北大门口迎接。当时西藏仅有两辆印度进口的英制奥斯汀轿车,使用者就是达赖和贡培。贡培的命运在十三世达赖圆寂后,发生了逆转。达赖圆寂而活佛尚未转世的权力真空期间,各个政治派势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贡培被视为是最大的障碍。1933年,贡培在贵族、官员的排挤下被流放,随后流亡印度。在印度,贡培与同时流亡的西藏人士企图组建“西藏革命党”,被当局查获准备引渡给西藏噶厦gov-ern-ment时,由国民gov-ern-ment接到南京。1947年,贡培回到拉萨。解放后任职于gov-ern-ment。1963年去世。
  在佛陀主宰世界的西藏,在那个时代的西藏统治高层,也不清净,也有俗世的杂音。
  这所宅邸长期被gov-ern-ment占用。1978年以后,有关部门落实政策将房产归还给土登贡培的遗孀拉宗卓嘎。几年前,拉宗卓嘎将该房产以30万的价格卖给了萨迦寺。现在,颇章萨巴大院成为萨迦寺在拉萨的一个小寺。
  几天以后,我去了萨迦县,在光裸的奔波山上,朝见了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1:14
标题: 扎什伦布寺
幽深曲折的巷道;质地粗犷的墙面;沐浴在阳光下的寺庙金顶;飘着酥油味道的殿堂。这一切,令我迷恋。我更迷恋这里的人们,他们虔诚地转庙朝圣,全身心沉浸在信仰的祥光中。一位被我误认为乞丐的老阿爸宽容、慈祥的目光,广场上卖唱乞讨的瞽者拨动琴弦粗糙黝黑的手指……这一切,令我深深迷恋。
扎什伦布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玛山东面山坡上。扎什伦布寺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驻锡之地。


《乞丐》

        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我做了一件令自己十分尴尬的事情。一处佛殿的台阶上坐着一位老人。老人衣衫肮脏,面容黝黑落寞,须发灰白凌乱,手上捏着几张零币。我以妆容认为他是乞丐,掏出零币递过去。老人摆摆手不接受施舍,并且宽容地对我笑笑。他不是乞丐,他是朝圣者,手中的零币是他用来供养佛的,朝圣路上,他走累了,找个地儿小憩。我十分尴尬地缩回手,双手合十,求得老人对我的冒失的原谅。我感激老人的宽容,记住了他的笑。有信仰的人,笑容有一种力量,如莲花绽放。进得佛殿,我将零币供奉在佛前。
  藏区也有乞丐,但在藏区很少看到化妆成失学儿童、悲切诉说家有白血病人的“乞丐”。藏区乞丐有化缘的僧人,有磕长头在路上风餐露宿的信众,有真正失去生活能力需要帮助的残者,当然,也有在景区胡缠强索的儿童。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伸过来一双颤巍巍的手,递过来充满希冀的眼神,那将使你本来平静的心灵世界微微摇晃了一下,你意识到生活中无法逃脱的另一面——苦难、折磨、无助、绝望。或许,你还会回忆起某一个因某件事情令你焦虑不安深感无助的黑夜。
  寺院广场,一群儿童跑过来扯衣袖,索要钱物。我摆脱了他们,走向一个坐在地上弹奏扎木聂的瞽者。他弹奏得很好,唱着我听不懂的藏语民歌。将一些零币放入他面前的纸箱子里,我站着,听他弹琴唱歌。歌声像他失明的眼睛,在忧伤中摸索希望的方向。

1.JPG

3.JPG

4.JPG

5.JPG

6.JPG

12.JPG

7.JPG

9.JPG

13.jpg

作者: 海天色    时间: 2011-12-15 21:15
震撼之旅 洗涤心灵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1:24
标题: 吉乌寺
吉乌寺位于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之畔,寺庙建于藏传佛教前弘期。

_MG_1437.JPG

_MG_1440.JPG

_MG_1446.JPG

_MG_1451.JPG

_MG_1454.JPG

_MG_1485.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1:36
标题: 圣城大昭寺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是拉萨城市建设发展的记载。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八廓街正是围绕大昭寺而展开的。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了尼泊尔尺尊公主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甘丹颇章”政权建立后,“噶厦”gov-ern-ment的机构便设于寺内,许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如“金瓶掣签”等都在这里进行。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尼泊尔带去的8岁等身像于八世纪被转供奉在小昭寺。藏传佛教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大昭寺出家为僧的著名喇嘛尼玛次仁说:“到拉萨没去大昭寺就等于没去拉萨”。在大昭寺庙宇顶上,朝见著名的大昭寺金顶同时,还可远眺布达拉宫,一派辉煌,尽收眼底。

1.JPG

3.JPG

4.JPG

5.JPG

8.JPG

10.JPG

11.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1:42
标题: 八廓街的人们
跟着他们,转八廓,走来生!

_MG_1011.JPG

_MG_1096a.JPG

_MG_1084.JPG

IMG_0750a.jpg

IMG_0752a.jpg

IMG_0754a.jpg

IMG_0758a.jpg

IMG_0766a.jpg

IMG_0770.JPG

IMG_0788a.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2:02
标题: 拉萨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宝贝公园”,始建于七世达_赖的夏宫。园林、建筑、壁画,代表了藏文化艺术的高度水平,汽车、现代浴室设施则表明现代生活自那时起,开始渗入西藏上流阶层的日常生活。有一处颇章陈列着达_赖乘坐过的三轮车,我看到朝圣的信众虔诚地用手抚摸车轮,用额头触顶车把。达_赖在藏族佛教信徒心中,永远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样的触摸,他们认为受到了加持。

IMG_0736.JPG

IMG_0740.JPG

IMG_0732.JPG

IMG_0730.JPG

_MG_1024.JPG

IMG_0748.JPG

IMG_0747.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2:09
标题: 江孜白居寺
江孜是座英雄城。
位于西藏江孜县的白居寺,十五世纪初始建,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三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庙。白居寺是汉语名称,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阳光很好,充足的阳光照耀着被称为“十万见闻解脱大塔”的寺院。据喇嘛说,过几天即将举行盛大的法会,广场上铺着法会晒佛的佛像,金碧辉煌,美轮美奂。一位喇嘛举着小小的卡片机在楼顶上拍照片,他答应我给他拍照,由于语言不通,很遗憾没有与他交谈下去。藏民信众安逸自在地在寺院里转经,在经堂佛像前添加酥油。一位阿妈两只手都摇动着转经筒,从经堂里出来。

4.JPG

2.JPG

5.JPG

9.JPG

11.JPG

14.JPG

21.JPG

25.JPG

29.JPG

32.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2:16
标题: 与敏珠林寺的缘分
旅途中有许多意料不及的事情。出行前,我在笔记上记下这么一句话:只要有个大致的方向和怀揣着一种态度就可以出行。在路上,哪怕怎么详尽的计划,都会被突然而至的风改变行走的方向。
  一直想去桑耶寺,旅行前就有了一睹桑耶寺神采的念头。从拉萨出发,经山南跨过雅鲁藏布江,二百多千米的路程。到了桑耶镇,车子出问题,新换的减振器又漏油了。与4S店联系后,不敢久留,得赶回拉萨维修。桑耶寺就在身边,为不枉此行我得去转了寺院再走。刚到寺院门口,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冥冥中似乎有老天不要我这么匆匆忙忙地进去的意思,我回身走了。梦绕魂牵桑耶寺,几日后,又上路。这次我想换种旅行方式,将车泊在江这边,挤在朝拜的人群中坐渡船跨过雅鲁藏布江。多颇章渡口,等侯多时船将启航,天下起了很大的雨,冷风飕飕。船家告诉我,下午没有渡船返回。仰头看看阴霾密布阴雨绵绵的天,叹了口气,悻悻下得船来。
  缘。脑海中跳出这个字。缘不可强求,我这样告慰自己。留待以后有缘时,我再来桑耶寺。
  返路途中,有指路牌指向一条乡间小路:敏珠林寺。在此之前,我对敏珠林寺一无所知,但毫不犹豫往里走了。刚才船上下来时,我就筹谋拜见返路上的第一间寺院。不经意间,我走进了红教宁玛派在前藏的一个主寺,以研究天文历算、藏医藏药、梵文古藏文、藏香制造著名的西藏首座高等学府,藏文化研究中心。辉煌的从前,布达拉宫的经师、噶厦gov-ern-ment秘书长均由该寺院派遣。囊括天文气象的藏历推算历来出自该寺院。
  白塔,祖拉康佛殿,护法殿和神像。雨仍在下。
  这个时候,我认识了格桑——十九岁的藏族小伙子。帅里帅气的小伙子,尾随我上二楼佛殿,用汉语向我介绍寺院的历史和历代上师以及他们在藏历推算、藏医藏药、梵文古藏文领域的成就。格桑高中刚毕业,高考后等待录取分数,他说希望上警官学校,我觉得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惊讶于他年纪轻轻竟然对敏珠林寺了如指掌,他说哥哥从小出家在这个寺院当喇嘛,他也从小就信奉藏传佛教。
  格桑引我去见他哥哥。在佛殿门口,我们遇到了他哥哥和另一个也叫格桑的喇嘛。他哥哥法名叫久弥塔勤,这应该与敏珠林寺的创始人、博学多才的久弥多杰上师有关,与这座寺院的传统有关。久弥塔勤、格桑喇嘛、格桑和我,我们四人席地坐在前廊下,聊天。我跟他们说内地的事情,他们跟我说藏人和寺院、喇嘛的事情。格桑喇嘛很自豪地对我说他外甥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取拉萨中学,他姐姐现在在拉萨陪儿子读书,“会考上清华北大的,”他说。格桑成了我们称职的翻译。他们玩弄我的照相机,和我探讨手机型号和功能。格桑喇嘛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念“唵、嘛、呢、叭、咪、吽”。
  寺院午饭时分,他们请我吃饭。我以为和喇嘛们在寺院共进午餐,这一直让我期待。他们却领我到寺院门口的一家餐馆,不免有点失望。他们说餐馆的酥油茶不好喝,特地从自己的僧房拎来一壶,这酥油茶浓郁芬芳,是我在藏区喝过的最好的酥油茶。
  分手时,久弥塔勤送了我一包敏珠林寺生产的藏香。他说,敏珠林寺藏香制作历史悠久,以沉香、檀香、丁香、木香、当归、肉桂、没药、甘香、菖蒲及藏红花等几十种天然香料及药材配料,极为讲究。
  敲下以上文字的时候,我打开久弥塔勤送我的藏香,点上一支。房间里香气扑鼻,令人神清气爽。我又想起了他们。

  
  (又及:回来后和格桑在QQ上聊了几句。他说高考成绩不理想,准备复读明年再考。他说,这也是他哥哥久弥塔勤的意思。)

_MG_1734.JPG

_MG_1736.JPG

_MG_1751.JPG

_MG_1761.JPG

_MG_1765.JPG

_MG_1776.JPG

_MG_1780.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2:23
标题: 德格印经院
我在德格住了两个晚上,因为小城有一个在藏区算是很不错的旅馆,借以休整一下。夜里,被四处的狗叫吵得难以入眠,翌日清晨,便到街上闲逛。两条狗为争夺一块食物殴架;刚开门的店铺门口一个孩子伏在柜台上做作业;车站前许多司机高喊着地名揽客……向一位老乡问得印经院所在,便朝那里走去。德格印经院全名叫“西藏文化宝库德格扎西果芒大法宝库印经院”,也称“德格吉祥聚慧印经院”。流连在印经院各处,幽幽暗暗的光线,琳琅满目的经版,印刷经书的工场,还有许多在寺院里做义工的老人、青年。这里的人很友好,喇嘛和信徒都很乐意和我这个不速之客交谈。

_MG_1906.JPG

_MG_1916.JPG

_MG_1918.JPG

_MG_1921.JPG

_MG_1928.JPG

_MG_1932.JPG

_MG_1946.JPG

_MG_1953.JPG

IMG_1491.JPG

IMG_1513.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2:30
标题: 宁玛之源——噶陀寺
金沙江水流湍急,江这边是川西甘孜州,那边是西藏昌都地区。硕大的“西藏”两个汉字刻在江那边的山崖上。
  多杰表弟一大早就在金沙江畔等我了。阴雨,路险,不到一百千米的路走了3个多小时,中午才到达约定地点。
  从西藏到青海,然后拐了一个很大的弯,绕回到川西,就为了觐见蒋漾仁波切上师。其美出走寺院多年以后,曾回到寺院拜见活佛师父。那天他进入师父卧房,跪在床前请罪。活佛欠了欠身,说:你是谁呀?没死啊?从寺院出走是要遭受很严厉的惩罚的,但活佛还是原谅了爱徒其美。其美跟我说了这段往事后,我就想去看看他的师父。
  密密的山。深深的山。海拔4800米的噶托神山,据说是莲花生师、毗卢遮那师修行过的地方。噶陀金刚寺被称为“旧译宁玛派教法之源”。喇嘛吉丹为我们准备了彩色的哈达,引领我们去觐见蒋漾仁波切。一切礼仪对我来说,很陌生。双手献上哈达,活佛接过哈达挂在我的脖颈上。伏地三磕头后,我席地而坐,向活佛说明了来意:一是代表朋友其美、二为一睹活佛风采,特地绕道噶陀寺来看望仁波切。活佛询问了一些其美的近况,很是关切。与活佛合了影后,我被侍从带到活佛的厨房喝茶。
  吉丹喇嘛将我们安排在他的卧房就寝。他的卧房在供奉着莲花生大士佛像的大殿旁边,高大的金光闪闪的佛像脚旁,揭开门帘就是。这一晚,睡在莲花生佛身边,很是踏实,没有梦,一觉醒来,已是天明。
  意外地,在坛城边上,见一老者坐在轮椅上察看昨夜刚运到的许多尊佛像,旁人告诉我,他就是噶陀寺的大法王莫扎仁波切。84岁高龄的老人面容慈祥,双目炯炯有神,微笑着用不大熟练的汉语与我交谈。对于噶陀寺,老人如数家珍,告诉我坛城外装饰用了多少斤的黄金,坛城内的佛像有多少尊。
  他指着不远处的两处工地,说,不久,新的大雄宝殿和佛学院就将竣工。

[ 本帖最后由 my8312 于 2011-12-15 23:09 编辑 ]

3.JPG

1.JPG

5.JPG

8.JPG

_MG_2057.JPG

_MG_2033.JPG

7.JPG

15.JPG

_MG_1989.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2:32
标题: 活佛的餐厅
  
  蒋漾仁波切的侍从带我到餐厅喝茶。确切地说,这是餐厅加厨房,一溜两张藏桌;铺着卡垫的座位沿着两面墙排列;厨房设施在另外的墙边展开;房间中间是铁制的炉子。四面没有窗,顶上的天窗是光线进来的惟一路线。光从天窗泻下来,烟囱从天窗伸出去。这种光线是我比较喜欢的。普天下同样的日光,抹亮了普天下都差不多的锅碗瓢盆,简单朴素,整齐干净。
  我想象着如果这不是活佛的厨房和餐厅,而是一户俗家的伙房,那忙碌在灶头的可能是个耷拉着双乳乱蓬着头发的农妇,她整天围着这里转,还有几个孩子跟在后面嬉闹,一抬手,她打了一下那个趿拉着两条鼻涕的孩子。
  我凝视着那道光,循着那道光往外面看去,一井之天。那是我一个俗人看见的天空。在信佛的人心中,永远有另外一个世界或者更大的宇宙。那是我看不到的。墙壁上隐隐约约的烟火痕迹,似乎在提示我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但我恐怕永远也无法明白:它,与人间烟火的差异在哪里?

_MG_1981 (2).JPG

_MG_1982a.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2:36
标题: 女居士
  停电了,听他们说这里经常停电。那一晚,我住在噶陀寺的佛殿里,喇嘛吉丹送蜡烛和手电筒过来,备我无电的夜晚之需。一豆烛火在经堂摇曳,这座深卧在海拔四千米大山中的千年古寺更显庄严和神秘。吉丹坐下来和我聊天,烛光将我们的身影投在四壁,与四壁唐卡上的佛像和佛龛里的佛像重叠在一起。不一会,大殿的门被人推开,一柱手电筒光不由分说地插入黑暗中,一位白衣女子跟在那柱电筒光后面进来,带进来一阵风。女子行动风风火火,说话声音大且语速快,是个心直口快而缺少城府的人。这位来自深圳或者湖南的女子是个虔诚的居士,早几年拜了蒋漾活佛为师,也就是活佛的在家女弟子,每年要来寺院住些时日,诵经受教洗礼。她坐下加入我们的聊天,讲了一个故事,佛典中人人皆知的释迦牟尼以身饲虎的故事。讲述的时候,她一脸诚恳和抑制不住的感动,对释佛的壮举深信不疑。在藏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居士,年轻的,年长的,年幼的。前几天在喇荣沟五明佛学院,我在坛城走动,突然有一位正在转经廊转经的女居士喊住了我,她说看你也是有佛缘的人,不应该逆时针在这里走动。她说话时也是一脸的庄重和诚恳,将劝阻我不按仪轨的走动当成她不得不做的事情。受佛加持已经成了她们生活的最大愿望,因此遵循佛教仪轨和坚信佛典是她们行动的基本倾向,绝不马虎。说话间,电灯亮了,白衣女子和周围的一切蓦地在黑暗中跳将出来。又有几位寺院的喇嘛进来和我们聊天,女子活动在僧侣们中间,白色的T恤和光洁的皮肤在一群绛红僧袍中间,十分醒目。我取出相机,她凑到一位喇嘛身边,拉住他的胳膊坐下,对我说:给我们拍张照片吧。她与这里的喇嘛都是老熟人了,也许还是师姐弟,谁都不忸怩。照片中的她,与我们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挽着朋友拍照片的女子,并无二致。

_MG_2148.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2:39
标题: 童年
我打开睡袋准备睡觉的时候,一个小喇嘛掀开门帘进来。小喇嘛是来取水瓶打水的,他似乎不搭理我的问话,好像也不正眼看我,如入无人之境,拿了空水瓶就头也不回地出去了。他是个孩子,是个只有十来岁模样的孩子,我想他不会说汉语。我尾随他到了另外一个房间,一个喇嘛正在炉子上烤土豆蒸馒头。我与喇嘛说起这孩子,喇嘛笑着说是他的小僧,我听懂了他的意思说是他领在身边的徒弟。孩子大概听明白了我们在谈论他,有点不好意思地依偎着师父席地坐下,小僧的头靠在喇嘛的胳膊上,眯缝着细细的眼睛,这个依靠的情景很是温暖,我为之感动。此前,我已见过很多比他年纪稍大或者更小的僧人。就在下午,坛城边两个小喇嘛互相追逐嬉闹着,我举起相机对准他们,一个好奇地盯着我,另一个羞涩地偏过头躲闪,却是乜斜着眼睛偷看我的镜头。我对他们招手,来吧,拍张照片,他们站在我面前,把内心的真诚、快乐都毫不遮掩地笑在了脸上。我还曾在佛学院的觉姆经殿前,见到许多课余坐在大台阶上休息的小女生,许多,有的拿着藏文经书在用功,有的对我扮出各种各样的鬼脸。我们所见过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还在爸爸妈妈身边撒娇,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撒一张大大的网打捞他们这个年纪所需要的最大的快乐。而这些童僧,每天穿着同一颜色同一款式的僧袍,吃着没有变化的简单食物,在日复一日的钟罄鼓号声中,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学念经,一步一步地磕头。童年,这些孩子的童年时代就是这么度过的。小童僧依偎着师父,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手中的照相机。这里就是他们的宿舍,卡垫铺开就是床。我真想知道这孩子的每晚梦里,都会梦见什么。

_MG_2155 (2).JPG

_MG_2115.JPG

_MG_2116.JPG

IMG_0246a.JPG

IMG_0251a.JPG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2:52
谢谢同学们浏览我的旅行笔记!
上传这些笔记,情绪不大平静。对于那块世界上最高的土地,我总是觉得走得不够高,走得不够远,走得不够深。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让人深思,让人感动,那么,这个地方就值得我们常去。不仅仅是那里的山和水,还有一种精神,一种令人泪流满面的精神。那一天,在圣湖玛旁雍错,我们就是这么流泪并放声大哭的——为那碧蓝的水,雪白的山,以及冥冥之中上苍透露给我们关于人生、生命的信息。
我想,我已经和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补充几句:
有人在看了我的西藏照片后,说:“只会念经的民族,保佑他们吧。”听得出来,语气有点轻佻,可能还有点不屑。一向忍隐的藏民听了,不会有什么不快,而我却感到莫名的委屈。当我们在辛苦地追求物质享受、担心身体健康时,藏族人民已经习惯了简单生活、追求灵魂的健康了。该悲悯的是我们!
                                                                    
                                                   
                                                               
                                                   
                    

                    
               
        



[ 本帖最后由 my8312 于 2011-12-15 23:15 编辑 ]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15 23:04
原帖由 黄岩小佑哥 于 2011-12-15 20:48 发表
马哥今年没在拉萨跟你碰上一面,知你继续西行了,有机会大家聚聚••••


小佑兄,我也正想找个时间我们聚聚。我大多时间在家,有空联系。
另:年会的车标还有请给我留两张。做得很漂亮。
作者: 羊洋    时间: 2011-12-16 21:15
顶LZ漂亮的图片,精彩的文字细述
作者: 拉萨老陈    时间: 2011-12-16 21:33
马哥的图文并茂让我心灵震撼。久居拉萨的我感受不够啊
欢迎 马哥再来拉萨做客
作者: 林海猎人    时间: 2011-12-17 10:51
深层次的旅行绝对是一种境界

人类。。确实需要信仰
作者: 月下独行    时间: 2011-12-18 22:04
只要你来这里
就是和她有缘
她为你设的路
每个人都必须经历
万分敬畏的进入
千万分安静的退出
作者: 清风剑影    时间: 2011-12-19 20:14
精彩纷呈一时无法全部消化,只有慢慢欣赏大作。。。

马哥旅途开心,发贴辛苦了。。。。
作者: 海拔1973    时间: 2011-12-20 13:03
如此大片,先顶了再看
作者: 月下独行    时间: 2011-12-20 22:18
见证虔诚。。。马哥大作又上今日E族首页幻灯位http://news.fblife.com/pages/2011/december/0BC67190.html严重的恭喜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21 00:24
原帖由 月下独行 于 2011-12-20 22:18 发表
见证虔诚。。。马哥大作又上今日E族首页幻灯位http://news.fblife.com/pages/2011/december/0BC67190.html严重的恭喜


谢月下支持!看了,”藏“字做成”臧“字,不应该。呵呵。
作者: 金公子    时间: 2011-12-21 13:24
哇,马哥偷懒到现在才交作业。。。
作者: 海拔1973    时间: 2011-12-21 19:47
看完了,感谢奉上大作,支持楼主再发好帖。
作者: 鸭蛋    时间: 2011-12-23 22:31
楼主再发好帖、顶一几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1-12-25 20:53
原帖由 金公子 于 2011-12-21 13:24 发表
哇,马哥偷懒到现在才交作业。。。


想起我们在大渡河畔的那个拥抱!
作者: 林海猎人    时间: 2011-12-27 23:47
再次拜读
作者: 林海猎人    时间: 2011-12-27 23:50
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
作者: 清风剑影    时间: 2012-2-28 14:21
深层次的旅行绝对是一种境界

人类。。确实需要信仰
作者: 清风剑影    时间: 2012-5-7 08:37
我又来了。。。。。。。。。。。。。。。。。。。我们在路上找不到你这样的感觉。。。。差别真是太大了。。。
作者: 路桥小不点    时间: 2012-5-7 12:21
独处的心不孤独,在涤荡在积累在享受。
作者: my8312    时间: 2012-5-8 21:43
原帖由 清风剑影 于 2012-5-7 08:37 发表
我又来了。。。。。。。。。。。。。。。。。。。我们在路上找不到你这样的感觉。。。。差别真是太大了。。。


清风到哪里啦?回来了给我电话。
作者: aa714294170    时间: 2012-5-9 10:52
好地方。
作者: 野猢狲    时间: 2012-5-12 08:54
友情帮顶,,,
作者: 野猢狲    时间: 2012-5-12 08:54
友情帮顶,,,
作者: 清风剑影    时间: 2014-5-9 12:30
当看到那一片的天空时,瞬间让我触摸到了你的心跳,如此令人窒息的美,总要偶尔去欣赏与回望,进入其中就象是又走了一趟,以解那一份思念。。。。




欢迎光临 越野e族论坛 (http://bbs-old.fblife.com/)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