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最初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论语》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伦理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专门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所以显得十分自然。《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
孔夫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尊称他为“圣人”。
《论语》是圣人的经典著作。《论语》语言质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论语》在人们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响,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读的一本圣书。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习这本书受益匪浅。《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是我们须认真阅读、学习的一部典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译今天的语言是:“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实践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奋人心的事。”孔子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孔子的教学思想完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锻炼知识和提高知识能力的培养。孔子的这句开场白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禁引起了我感慨:“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当今社会知识裂变“一日千里”,知识在不断更新。用传统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经跟不上社会形势的需要,所以老师要经常更新知识结构,要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心与敏锐感,为了培养能够适应这个社会需要的人,老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可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多读书、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经验、优秀论文、教学先进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我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之不断符合社会的需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释为“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那么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也就是对我们学习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温故而知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我们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社会的需要。
相信只要我们深刻体会《论语》中的精辟言论和孔夫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实质,并将其作为行动准则,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实践、反思,定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下一代。
作者: 伴醉人间 时间: 2011-7-25 23:15
作者: 伴醉人间 时间: 2011-7-25 23:16
作者: 蜘蛛aaron 时间: 2011-7-26 12:35
谈感悟个人觉得应该先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清再谈吧!
现代文明之所以能够走到现在这个程度我觉得不是 “儒 ”推动的!
科技的发展是在一个开放\敢于说真话\敢于批评的社会氛围的..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开放\敢于说真话\敢于批评的社会氛围,科技根本发展不起来..
而儒家恰恰可以提供一个开放\敢于说真话\敢于批评的社会氛围,
现代文明不是儒 推动的,不代表儒家推动不了现代文明.
现在的中国动不动讲科技,现在的中国的科技发展了吗?现在的排儒的\失去了儒家精神中国根本就是西方的跟屁虫,根本失去了儒家的敢为天下先的胸怀.
欢迎光临 越野e族论坛 (http://bbs-old.fblife.com/) |
X3.2 |